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不想練琴的三個原因
練琴最大的難處就在於它沒辦法給予我們即時的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而身為有情緒的凡人,我們都不僅想要「好」,還想「現在就好」。這種自然的渴望讓我們在面對需要長期堅持不懈才能看到成果的事時,容易感到沒有動力或焦急。
這種心情當然不僅限於琴房,比如說在臥房鬧鐘響了,我們寧願按掉然後多睡兩分鐘,儘管準時起床就會有餘裕 ; 又或者是在書房知道自己應該要開始複習明天的音樂史考試,但是反而會不斷做別的事情推延遲。而即時滿足的相反是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意思是推遲當下慾望以便在未來獲得更大的回報跟成果。延遲滿足認真練琴很明顯是個更明智的行為,但是我們卻每天都還是在開琴前掙扎。為什麼「想要練琴」會如此困難,即使我們都知道練琴的好處將遠遠超過不練琴帶來的壞處?
如果我們理性的從心理學角度上來看的話,即時滿足是我們最基本的人生動力之一:得到快樂,避免受苦,而這種傾向被稱為快樂原則。而練琴作為一輩子的功課,甚至是工作,不僅沒有練多少就能進步多少的保證,它還需要我們絕對的專注,自制力,以及大量的時間。這樣的交易條件下,讓我們常常本能性的去做其他馬上可以看到成果的事情,尤其是在這個我們早已習慣馬上得到結果的數位時代。
選擇延遲滿足需要有前瞻性的想像力,去積極想像我們能得到的進步才會有動力去放棄當下的慾望,而不是毫無目標的當練琴的苦主。另外就是強大的心理素質,因為即使是情緒調節良好的人,也都經歷過練琴練到心情不好的時候,而那樣的經驗會使我們認為比起待在琴房裡孤單的練習,其他事情似乎都更加精彩與輕鬆。
所以,要如何讓自己從「長遠來看」到練琴將會帶來多美好的延遲滿足呢?第一個方法就是給未來的自己一點同理心。在做出即時滿足和延遲滿足之間的決定之前,花點時間想想如果現在不練琴的話後果會是什麼,是內疚的快樂還是拖到最後一刻的恐慌。如果這還不夠讓自己提起動力,不妨先給辛苦的自己一些承諾。比如說「今天將一首練習曲練好就可以視譜一首一直想練的好聽曲子」,或者是「把曲子背起來從頭走過一次沒出問題的話就可以休息」。做出這些決定時,其實就已經是在告訴自己練琴會帶來的實際成果。
最後就是將遠大的目標分解為可以達到的小目標。大目標可以激勵我們,類似「練好這首協奏曲去贏比賽」或「練好這些片段去考樂團」等等,但是它們看起來遙不可及所以很難堅持。先將這些大目標作為夢想然後分成小部分,比如說「把這個協奏曲樂章練熟然後跟伴奏一起去上個別課」或是「樂團片段練一個錄一個」,這些小目標會讓我們更容易投入且持續性的感到練琴的有趣與成就感。而其實我們都是有學習能力的,久而久之這樣的快樂也會讓我們能夠在下一次不想練琴時有更多的經驗與說服自己的能力。
另外一個令人不想練琴的原因就是反覆練習的無聊(Boredom in Repetition)。覺得練琴不新鮮了所以不想練,而且練琴還必須一直進行自我否定,這些都會讓我們感到不耐煩跟無趣。反覆性不僅僅是因為練琴而名聲狼藉,生活中我們總是本能地想追求自由與精彩,而不斷重覆能讓遠本再無比有趣的事物也顯得理所當然。但是,如果練琴時感到無聊,那其實就代表自己根本沒有在正確的練琴,只是在用樂器浪費時間。練琴的本身其實充滿了不確定性,「永遠都練不好」換個角度看就是「永遠都有更好的可能」,這對音樂家們來說可能是件哭笑不得的事,但是這卻代表我們正做的事情以及我們自己都有無限的可能性。在這個許多事物與行業都有極限的世界,音樂的詮釋卻仍不受限,每一次走進琴房與站上舞台都有感動人心跟突破自己的可能,如果能意識到這點那會是多令人興奮。
所以,要如何不感到無聊呢?不妨先放任自己沉浸在夢想跟目標成真的想像裡,以增強自己追求的動力與渴望。然後讓自己完全沉浸在練琴這件事情裡,保持好奇心跟專注度。「這段真的已經練好了嗎」,「這首曲子背後的故事是什麼」,「如果我用不同弓法或指法會不會比較好」,「如果我聽聽大師的錄音會不會學到什麼」,「如果我開一下節拍器會不會發現自己其實有節奏拉錯的地方」,「如果我挑戰整首從頭走到尾會不會忘譜」等等。這些看似吹毛求疵的自我要求其實藏著練琴真正的樂趣,像一開始學琴時一樣玩耍和學習音樂,不僅僅能進步,還能拓寬自己的可能性。
最後的原因來自我們對於未知且不能控制的事情(Uncontrollable Outcome)的天生恐懼跟無力感。不僅僅是害怕練琴的努力沒有轉化成成果,也是不願感受付出一切之後沒有達到目標的難過情緒。這種想要逃避的心態在上舞台之前更是明顯,怯場跟恐慌都是因為我們在懷疑自己的努力。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認為自己再怎麼練習也就那樣。而每個人都比較喜歡做自己擅長的事,所以一但自我質疑或是外在批評出現,就會讓我們慢慢失去信心。
台下十年功與台上十分鐘重要許多,所以發現自己因為害怕失望而不想練琴時,不妨提醒自己在面對不可控的情況時,更要珍惜自己能夠控制的台下那十年。對於音樂家們來說,工作就是練琴本身。練琴也許不保證會表現好,但是不練絕對會不好。全力以赴了之後好事壞事都可能會發生,可能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糟糕又或者可能那麼糟糕。我們應該要學會的是控制過程,以及讓結果影響我們的程度。
要如何讓自己有堅強的心智呢?需要一生的練習,跟練琴ㄧ樣。我們必須學會理解自己習慣的思維軌跡:如何應對情況,以及為什麼會做出特定反應。所有的消極和積極的經歷都會被儲存起來,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在這些負面想法和感覺開始蔓延時就認出它們,我們就能先發製人並控制自己的行為。比如說,當我們在練琴時發現自己慢慢陷入負面情緒裡,這樣的想法其實已經開始造成比不練琴更大的傷害。停下來,然後堅定的提醒自己: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而這條路我打算走的很久很遠,我會一直進步,所以永遠不嫌晚。世上所有的擔憂和焦慮都不會阻止我。我會原諒自己的不足與失誤,然後繼續前進,因為演奏音樂是我喜歡的事情,這是我選擇的路。它通往哪裡我不知道,但我會使勁的享受沿路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