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己走過練琴低潮期

 
pexels-cottonbro-6853307.jpg

因為深深愛著音樂,所以心甘情願的選擇走這條路。但是,說每天都想練琴是騙人的。

在那些心理氣壓很低的日子,「應該要練琴」佔據了所有思緒到哪都如影隨形,身體卻始終沒有動起來。越來越沉重的罪惡感把自己捲進ㄧ場旁人都看不見的推拉裡。對自己的失望堆的比樂譜還高,在心中鑄成一道過不去的牆,彷彿擋住了音樂原本的陽光與愜意。我拿出一首不熟悉但一直有興趣的新曲子,讓它的新鮮來說服自己。

因為音樂不是玩樂,是自己決定要認真對待的事。因為那份努力所以無法假裝不在乎、所以遇到瓶頸也不願離開、所以即使提不起勁也會倔強的坐在琴房裡,一遍遍的問自己:「為什麼沒有辦法真心的想要練琴呢?」

而我得到的答案是接受自己的堅強與脆弱是走過低潮期第一件要做的事。如果我們是如機器人般理性的人,當初就不會選擇這門感性的專業。人性與音樂性並不是在天秤兩端,我與你本來就沒有辦法天天像跟著節拍器ㄧ樣運轉,連鋼琴大師阿格麗希都曾多次表示自己並不喜歡練琴,如果沒有音樂會的話甚至不會碰琴。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完美,可就是我們的人性與與所有與之抗衡的努力使得我們各自的詮釋獨一無二。

像人生所有低潮ㄧ樣,不想練琴也只是其一,回到想要練琴的狀態需要的是時間跟方法。首先,不要無視其他想做的生活瑣事,把它們都處理好再開始練琴,否則也是從另一方面壓抑了自己。容易吸引我們注意力的物品也不要留在空間裡,給要開始工作的自己最基本的尊重。不再有分心的機會跟藉口後,深呼吸然後鼓勵自己即便花了很長時間才走到樂器面前,開始練就對了。

許多藝術家都經歷過創作低潮,我們誰都不孤單。但是,就如畫家畢卡索說的,「靈感會找到你的,但它必須找到在努力的你(Inspiration exists, but it has to find you working)」。翻譯成音樂家日常用語的話,就是「練琴的樂趣只會在你練琴時找到你」。很多時候,我們都忙著沉浸在不想練琴的委屈跟自責的情緒裡,並沒有實際的給練琴一次機會,而只是先入為主的認為現在練琴就只會是同樣的辛苦與毫無進展。這樣目的性強烈的態度,凸顯的反而是自己的猶豫不決,而不是無辜的練琴本身。

音樂很抽象,但是練琴並不,它跟世上所有事情都ㄧ樣只是起頭難。一旦開始練琴,即使只是簡單的音階或練習曲,甚至隨手演奏自己已經拿手的曲子,其實在不知不覺當中也會喚醒肌肉記憶,像是暖身ㄧ樣。不知不覺有練就有進步的樂趣,以及自己喜歡音樂的初心也會隨著那份溫暖回來。完成目標之後,會發現心裡那股曾經無影隨形折磨自己的罪惡感在音樂響起時就已經識趣的離去。

與其一直在心裡煩惱「現在的我應該要在練琴」,消極的催促自己去做「該做的事」,應該要積極的先給自己一些實際且可行的目標。或許是今天先練好一頁,甚至是今天先練好一段,這些看似不夠遠大的目標其實都是「練好」的重要基礎,一層一層的累積我們的成就感與信心。

最後,因為我們其實都喜歡且樂意做擅長的事,如果不單單只是不想練琴,而是有事情將自己推進了這低潮,再可怕也要正視它。這是個競爭激烈的圈子,練琴與否,挫折與比較都是無法避免的,但是選擇權在事情過去之後就回到了自己手裡。為什麼要練琴?為了成就,為了夢想,為了藝術,都可以。但是,只願在低潮時我們都能抬頭看向下一個高處,然後為了自己,一個音ㄧ個音的繼續往前走。

pexels-cottonbro-7095041.jpg
 
Rayna Chou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