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ist / 考試時最容易犯的七個錯誤
1. Try too hard 想要演奏的比平常還好
求好心切,大概是世上最善良的錯誤。在考試時,我們都希望發揮的比好還要更好,但是也因為這樣的渴望,讓我們突然做一些平常不會做的事情。
如果當下突然想做很多平常不會做的詮釋,除非是非常專注且從容的狀態,很多細節反而會被忽略。突然的熱情充斥了所有,音樂的層次也少了很多。比如說突然出現的漸強、減弱、漸快漸慢等等,都會打斷原本連貫的樂句。雙手要應付這些變化,身體重心也因為比平常誇張的姿體動作而變的不穩定。
在考試前,記得告訴自己 ,要求自己突然要表現的比平常更好,反而有可能失去已經擁有的種種。程度是每天累積起來的,盡力就已經是最令人引以為傲的成就。
2. Not having a positive attitude 沒有樂觀的面對
萊斯大學小提琴教授 Paul Kantor 曾這樣說過,「In my favorite auditions the performer projects a genuine warmth in greeting the panel, responds with thoughtfulness and confidence and demonstrates a sincere love of the art 在我最欣賞的幾場面試裡,考生在與評審問好時都表達了一種來自內心的溫暖,考慮周全且充滿自信的對答,傳達出對藝術真誠的熱愛」
考試當天緊張所以笑不出來,或是擔心自己表現不好所以嚴肅的走進考場是我們很多人都做過的事,因為犯了錯所以難掩失落更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從聽者的角度,其實教授們都希望考生能正面的面對考試。
有一次在音樂節我們做了一個遊戲般的實驗, 每一個人輪流站到全班前面,接受大家三分鐘熱情的鼓掌歡呼。沒有為什麼。在我們經歷過站在前方跟坐在台下後,才發現原來是這種感覺:如果有人站上去後板著臉,對於台下同學們的支持也視若無睹,台下那份希望對方好的那份心也會有些失望。雖然是在嚴格的評選沒錯,但是不會有老師故意為難學生,他們也期待聽到各個考生們帶來的音樂。
3. Giving up too early 太早放棄
萬事起頭難,尤其是在評審老師們注視下的時候。因為發抖的雙手、沒站穩的腳步、雜亂的思緒,許多完全沒預想到的錯誤在一開始就會不小心犯了,那當下我們皺起了眉頭,除了緊張還有更多的後悔。覺得沒希望了所以想要放棄的念頭不知不覺浮現,像如影隨形的影子一樣。
但是請一定要記得不要自暴自棄!
小提琴教授 Pamala Franck 曾說過她有時候會在曲子一開頭時就犯一點小錯誤,反正之後肯定會有錯誤還不如早點發生。幽默的提醒自己腳踏實地,不因為一心想追求完美而給自己設下不可能達到的標準。好的音樂家並不是不會犯錯,老師們也知道來考試的是希望可以藉學習而變得更成熟的學生。
「如果沒考上,絕對不只是因為那一個音不準」,朋友曾這樣直接了斷的對我說。
犯錯是現場表演藝術 的一部分,況且音樂家永遠都不會有完美的那天,所以在考試時如果出錯了不要太過自責,如果可以表現出全力以赴落落大方的態度,反正更能讓評審們佩服。
4. Self-affecting 自我影響
在演出跟考試的時候,我們會突然放大的檢視自己。每一個錯誤都好像會被寫進拒絕通知信裡、即使錯音已經過去了,我們常常心裡仍糾結著它,甚至影響接下來無數無辜的音。
因為專注力比平常集中,而且對自己標準提高的關係,很多我們當下認為的滔天大錯,其實事後回想都沒那麼嚴重,甚至聽者都沒注意到。所以無論當下聽到了什麼,尤其是已經過去的片段,都不要回頭看。專心於每一瞬間然後繼續向前。
5. Not working with the pianist 沒有和鋼琴伴奏合作
這不是所有樂器或是在所有學校考試都會有的問題,但是如果要與鋼琴伴奏合作考試的話,一定要好好合作。
很多時候考試時程並不容許我們跟熟悉的伴奏合作,好不容易聯繫上了學校推薦的伴奏也沒辦法排練很多次。很多詮釋上的細節在進考場前都還沒來得及溝通好。但是即便是這樣,在演奏的當下還是要記得與鋼琴合作。如果很明顯的就是忽視了鋼琴,尤其是演奏奏鳴曲時,會顯得考生不夠理解曲目整體應該有的室內樂性質,也沒有與別人合作的心態。
6. Losing tempo and dynamics 失去節奏與大小聲
當評審老師們盯著自己的時候,節奏跟大小聲大概完全不是我們有心思細想的事。常常匆忙的調音然後就直接開始,然後才發現「奇怪怎麼這麼快」「奇怪怎麼這麼大聲」。情急之下,節奏跟大小聲很容易就這樣被遺忘。
放不開的小聲,暴力的大聲,忽快忽慢的拍子是尤其常見的錯誤。但它們都能儘量在開始前就試著避免,需要做的就是在第一音開始前已經知道自己要多快,大小聲要怎麼做。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已經準備了很久,要趕快打破考場或是音樂廳裡的寂靜,但其實在台上對時間的感覺都不太可靠。
像平常開口之前知道自己要講什麼故事一樣準備好然後再開始,也許還是會遇上突發狀況,但至少路是清楚的。
7. Not being yourself 不敢做自己
最後,就是做自己。
我知道在無比緊張又不斷懷疑自己的情況下,這就是句老生常談。
「我沒有其他考生好」「評審老師們大概看不上我」「我的詮釋還不夠成熟」
讓這些思緒左耳進右耳出,然後深呼一口氣。
無論如何,你都已經準備好了。
技術上的問題到了考試當天也沒時間再研究了,但其實平常在琴房跟主修課裡能做到的一切,手上與腦中的音樂,冷靜下來的話是不會突然棄自己而去的。
評審老師們一天下來聽了三十次巴哈無伴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巴爾托克中提琴協奏曲。但是,他們都還沒聽過你的版本,所以也不要懷疑自己的詮釋。只要是自己的,也只有完全做自己時的演奏是獨一無二最吸引人的。
新英格蘭音樂院大提琴教授 Laurence Lesser 與 Paul Katz 一起討論比賽評審時曾說過「what I was looking for was that sweet spot that somebody has something to say and they can say it well 我跟其他評審們在尋找的是當一個人有故事要說又說的好時那美好交會」。
勇敢做自己,你已經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