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蘭音樂院如何教學生「出社會」

 
IMG_8361.jpg

在古典音樂圈裡,「創新」與「經營自己」這兩件事情仍會激起一些傳統派的抵觸。琴藝本身固然最為重要,但是,所謂事業上的成功在全球性競爭激烈的環境,往往比他們嘴上說的更複雜。從早在十八世紀就親自管理自己的跨國事業的作曲家海頓,到現在商學院裡那一門門藝術管理與經理課程,都說明了音樂作為一門產業的多面性。

我在新英格蘭音樂院(New England Conservatory)長大的那幾年,發現在古香古色的學校建築裡,有一個部門一反古典音樂學府們總是觀望著新世代的老固執態度,一直積極的鼓勵著年輕音樂家做出獨一無二的創新,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離開琴房後出社會的能力。Entrepreneurial Musicianship 部門簡稱是 EM ,直譯則是音樂家創業部門,創的業便是每一位學生自己的事業。從大一新生到博士候選,走進這個部門開的課就是要先把琴放一邊,開始學練琴之外的現實能力,比如說怎麼寫簡歷、怎麼理財、怎麼拓展人脈、怎麼找到並且把握工作機會。簡單來說就是教一屆屆不食人間煙火的年輕音樂家們如何用實際可行的方法展現自己的軟實力與硬實力。

2017年穿梭在 Jordan Hall 裡張貼 Concert for One 紀錄片首映海報

在學士與碩士的那六年,我開心的選修了許多堂「出社會」的課,包括企劃撰寫(Grantwriting)、非營利募款(Non-profit Fundraising)、觀眾市場觀察與分析(Audience Analysis)、藝術家理財 (Finance 101)等等。小至撰寫履歷(Resume Writing),大至藝術著作權法研討(Copyright Laws),只要是音樂家們在求職期間或是工作後有可能需要的能力以及遇上的問題,EM 部門都會盡力幫忙。另外校內每學年也都會舉辦比賽,提供鼓勵我們去做點什麼的獎金補助,且不限於在校生,連校友們都能回學校提案。從辦音樂節、錄專輯、開音樂會、或是我曾獲獎的那一個個天馬行空的企劃等等,他們都給予了經濟上的支持跟實質性的鼓勵(人脈與校方宣傳等等)。學期間沒有時間選修這些課的學生們,也能把握長達四個月的暑假,參加 EM 部門舉辦的線上職業夏令營(Career Bootcamp),與校友與同學們討論音樂圈現狀,提出自己目前的工作計畫一起分享討論。

雖然大家都說音樂這條路很窄,且工作與生活無法區隔,但當我們無所隱瞞的分享自己的故事,就會發現大家走的路都截然不同。從透過考試獲得樂團終身職的音樂家、參加比賽獲取獎金與知名度的獨奏家、全世界巡演的職業室內樂組合、轉往藝術行政職位的畢業生,以及一邊教琴一邊創辦音樂節的老師們,這些都只是一些人曾經走出來的路,但每一個人其實都正在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是擅長演奏音樂以外的事情,很多人喜歡琴房內的可控性與單純。但是,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一鳴驚人後就不用煩惱自己的事業,尤其當在這後浪無時無刻推著前浪時的圈子。

在新英格蘭音樂院理,我學到的就是只要不影響學習與練琴,便不應該將自己束縛在框架跟刻板印象裡。這樣不僅僅會讓自己在離開學校後還要花上好一段時間習慣社會的運作方式,同時也限制著古典音樂作為一門產業的發展。如果有機會,或者是自己心裡有個想要執行的想法,都要把它們都當作讓自己更全能的機會,拓寬自己的花路。

IMG_8359.jpg

備註:照片來自 2019 年以「漸快 accel. 」企劃獲 GYA 獎之提案現場。

 
Rayna Chou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