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音樂家們的五條出路(下):教學與藝術行政
承接上篇,在美國完成學業的年輕音樂家們大多都會朝以下五個方向的領域前進:自由接案 (Freelance and Teaching),樂團 (Orchestra),室內樂或獨奏家 (Chamber or Solo),教學(Higher Education),行政(Admin)。
其中ㄧ條路是身為博士的我最想闢謠的路,那便是在教學,更準確的說是在大學獲得教職(Higher Education)。首先就是要談談對於音樂博士的錯誤認知:無論是論文還是演奏主修,取得音樂博士文憑並不代表得到教職,尤其是主修指導老師一職。放眼望去美國音樂院與大學音樂系的主修樂器教授們,真正擁有博士學位的不佔多數,更多的是曾經贏過大賽、擁有活躍的獨奏或室內樂事業,或是在樂團任職的音樂家們。如果沒有沒有以上經歷,那更多的是已經在教育領域耕耘多年的教育型音樂家們。且因為終身職制度,主修教職很難有所空出,即便是有教授退休或是離職,學校都傾向「邀請或舉薦」的方式尋找新任教授。反觀主修音樂史與樂理理論類的博士們,則因為很有機會能在畢業前就擔任校內助教或系助理,所以擁有幫忙代班或獨立帶班的機會,所以較為可能在畢業後得到來自母校或指導教授的橄欖枝留校續任助教,如果時運佳的話,甚至有被舉薦應聘講師的可能。因此完成學業的演奏博士們,要畢業即刻到大學任教的機率並不大。
所以傾心教育的碩博士畢業生們通常會在校內先爭取擔任助教,並且投履歷到校外音樂教室或國高中,累積實際教學與設計課程的經驗,同時也豐富履歷。其他教學機會包括到音樂節當助教,或是到預校當老師等等。
畢業後就可開始收私人學生(畢業前有 CPT 或是美國身份的人也可以及早收),然後透過關注大學院校或國高中公布在網路上的招娉資訊,以及與指導教授保持聯絡,從多管道得到職缺訊息。除了院校官網跟口語相傳,許多人也會利用資源豐富的高等教育人力資源網 HigherEdJobs 跟新英格蘭音樂院創立並管理的藝術人力網 NEC Bridge。
最後便是行政工作 (Admin Jobs),會走上這條路的音樂家們都有一定程度對演奏外事物的好奇。也許有比起舞台更喜歡後台的性格,又或許是對於演奏與練琴有了太過複雜或是淡去的情感。無論如何,這類音樂學生們都會在畢業前或後就開始思考自己走向幕後的可能性。有些人會開始尋找實習機會,有些人選擇選修藝術行政課程(Arts Admin),紐約大學跟波士頓大學等許多其他學院都有藝術行政主副修的學位課程,並由學校安排實習。許多決心將這條路走遠的人,畢業後都會希望到樂團、學校、經紀公司、唱片公司、專門舉辦音樂會的藝術公司等就職。
憑著一股衝勁,我從大學起就曾在耶魯出版社,波士頓名家系列,波士頓交響樂團與麻省理工藝術部實習或是 part-time ,而我以過來人的經驗來說,我認為必須去嘗試而非坐等自己下定決心的那天。假設面試上了沒有薪水或是基本工資的實習機會,也能夠在完成之後決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歡行政工作。未曾試過的事物,我們都沒有資格預判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如果確認自己真的有興趣或是有天份,那未來也會感謝當初邁出那一步的自己。
美國大多正式正規公司在娉請人時都會注意履歷(Resume)上的主要三項:學歷(Education),技術(Skills)與工作經驗(Work Expreiences)。學歷方面最好與欲申請工作相關,但值得考慮的是在藝術行政圈內學歷並沒有工作經驗來的重要,因為許多項目都需要實際操作、社交溝通交流、臨場反應等等技能,所以他們更看重的應聘者過往經驗的累積與成績。且大多公司在應娉最後階段都會要求前任雇主的介紹(Reference),所以學生時期是最好得到第一份能可以自己推薦自己的工作,把握校內外實習或是入門工作,得到了好評之後,就不需要再擔心自己沒有推薦人。而其他技術則是越發充實越好。比如說我在應聘麻省理工的工作時,熟悉的電腦軟體與設計應用就已經相當廣泛,這就意味著我的同事們便不需要再指導我等待我上手。
即便有這五條最受歡迎的路,我們都還是註定會走上自己的路,這篇文章也只是我一人的觀察。不僅是在美國,音樂大環境有太多可能性,競爭激烈且人才濟濟,這是我們熱愛它的原因,也是我們偶爾討厭它的理由。但撇開個人感情與感覺,只有腳踏實地的人才有圓夢的機會。
Previous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