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oto / 節氣
在我們的生活裡已經很少提到農民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它有了土俗的形象,西曆方便之餘少了一些深度。我喜歡的是農曆流傳了幾千年的智慧,和它理解這世界的溫柔。
農曆裡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不僅代表不同氣候,更是代表這世界的各個階段的輪替。節氣是代代觀察流傳下來的,曾經在那沒有各種科學預測和快速消息傳播的時代,還是找到了一種規律。在每個節氣裡做最合適,最讓日子舒服的事,理解並享受每一天,然後為自己和住家準備迎接下一個節氣。
京都一直都是與自然和季節共生的古都,從建築,穿著到食材都可以感受到京都人對自然的崇尚和喜愛。這次四天三夜我們參拜了六間神社寺廟,走過了都市鬧區和鄉間小路,嚐到了許多懷石料理和百年小鋪的和菓子,也入住了兩間截然不同的旅館。再小的町屋和巷弄,也都會留空間給庭院。庭院裡沒有繁花,只有翠綠簡單的植栽。其他偌大的美景,如嵐山等,在眼前不斷走過,唯一不變的是每個細節都感受到了京都對季節的敏感。
我們到達的時間剛好在大暑和入秋間,雖說是入秋,但卻是每年最炎熱的時候。大暑時,家家戶戶會在門口灑水,原本是除去厄運的一種儀式,但也早已是散去暑氣的一種習慣。入住京都御三家之一旅館時,入口地板不免也是濕的,帶來的不是潮感,只是涼意。
進到房間時,冷氣已經微微開啟,角落的擺設花道作品也是簡單的竹葉襯托著小黃花,讓人忘卻進屋前的大汗淋淋,桌上不免俗的也已經擺放好扇子,涼茶和不膩口的八橋。抵達的第一天我們趕在日落前出發到銀閣寺,它後來也成為我和媽媽最為喜歡的寺廟。
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僅是寺廟本身和哲學之道的美,而是那天那場大雨,果真是大雨時行。我們到一家蜂蜜專賣店躲雨,笑容可愛的店員遞給了我們一杯太好喝的冰柚子茶。接下來的幾天也不曾再下雨,只有豔陽高照和入秋特有的雲彩。
我們在每個角落都看到了夏日在京都的象徵。戶戶曬在窗台上的被子,每一餐當季新鮮的鰻魚和做成冰涼果凍的甜品,到旅館角落的陶瓷蚊香豬。
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京都人對節氣的堅持,日子可以慢,但不可以怠慢。用這些生活裡的小堅持,提醒自己和世界一起前進,也在特別忙碌的時候,想起其實地球只是在慢慢的轉,總會有喘一口氣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