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練琴,不認真演出?
「在琴房裡辦不到的事,在台上就做不到」,他說。
他,是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首席。
「很多人都搞錯了。練琴的時候要像在演出時一樣認真仔細,演出與考試時反而應該要用從容放鬆的態度去對待。」
這個說法第一次進到我的腦海時,我才發現自己也屬於搞錯的那群人。在應該比演出還專注的練琴時間裡,反而總讓自己偷閒。無論是在音樂上、心理上、還是姿勢上。即使遇上了小問題,也總覺得它們下次就會自己解決,直到真正演出被那些錯誤與小瑕疵嚇到。說意外其實也不意外,說後悔倒是十足。
說不定演出時會發生奇蹟,說不定腎上腺素會帶來奇蹟。
但一位認真的音樂家,不應該倚賴在這種單薄的希望上。
我曾經問過老師,為什麼在演出時,耳裡聽到的總是有些陌生。我以為是因為緊張,但是他笑了笑說,「那是因為妳真正專心起來時,注意力提高,所有東西都會被放大,妳自然地會開始注意到平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過的總總」。
認真練琴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有時光是要阻止自己發懶坐下來都要與自己溝通許久。當別人說音樂家與運動員十分相似時,我們都會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如果一整首協奏曲每一分每一秒每一顆音都不放過,的確是需要很強大且集中的心理力量與抗壓力。
「其實,演出時我們常常會進入自動導航模式,更不用提考試的時候,那是無可避免的。所以平時要練到的目標就是即使自己在緊張崩潰邊緣,腦袋放空時也能百分之百的呈現出自己平時的樣子。這個前提就是平常要已經習慣演出的狀態」,他帶著這學生現在終於懂了的表情繼續叮嚀,「所以才說要常常拉給別人聽,常常錄音給自己聽...」
為什麼大師們都說不用頭腦練琴的話,無論練幾個小時都不夠?因為不僅是練手,平常練琴也是為了養成一種專注的心理狀態與自我要求的習慣。這不是要我們開始在琴房裡揮汗如雨的不斷過曲子,而是要自己意識到如果現在辦不到的事,或者是無心面對的問題(不準的音、尋不到的高音把位、想像不出的精彩詮釋等等),都只會變成像是地雷一樣的存在。如果我們平常就已經可以做出自己演出時所想呈現的樣子。這樣即便最後在台上不盡理想,至少心裡明白自己已擁有那程度,現在只需要練習臨場穩定性。
在刺眼的舞台光下,與雙眼雪亮的評審前,我們都是自己最原本真實的面貌。完美與否,沉著與否。
在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前,要溫柔地提醒自己,舞台上的奇蹟的確有可能發生,但支撐奇蹟的背後是深厚的準備與一絲絲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