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拿著琴要往美國出發的你
無論離開了多久,台灣的夏天還是和記憶裡的一樣熱情,文章的進度也隨著濕熱緩了下來。在完成 「致 十五歲」 文後半年才終於決定開始寫這續篇,如此猶豫是因為我常常會覺得還沒有足夠的資格可以給別人意見,尤其是在認識了許多已久居海外的優秀學長姐們和國際大賽常勝的朋友們之後。當有人問起 「學音樂到底需不需要出國?」,即使我想回答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一定要」,也只是藏在心裡的吶喊。除了深怕自己不自量力的變成作家韓寒所說的 「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的那種無知之人,更不想不負責任的給予會改變別人一輩子的意見,但是慢慢我發現這自以為謙虛所以不分享自己所學所見的做法,好像有點自私,因為我也曾如此需要有個人告訴我美國夢是否現實。所以如果你現在正需要有個人,願你聽我說。
這夏天過後你就要離開台灣或是未來有計畫留學,我很羨慕你。出國的感覺還新鮮時,就像曖昧是戀愛中最美好的時期一樣。也恭喜你堅強的熬過了焦急等待錄取通知的幾個月,正站在在夢想成真的前一步。但是,當你一邊慶祝,一邊興奮的整理行李時一定要記得:夢想不能僅是一個工作或者是一個身份。如果你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當個留美生,那在你從桃園機場起飛的那一瞬間,你的夢想就成真但也結束了。再說你的夢想會一直改變:一開始你只是想離開台灣去美國,接下來你有了想要考上的學校和喜歡的老師,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後你有了想要下一秒就出國證明自己的強大野心。這種 「想要更好」 的飢渴並不會在你留學後就結束,反而會變得越來越強烈,追求更高的學位、更難的比賽、更理想的工作等等。無論你在哪座城市哪間學校哪位老師,你都將見識到 「更好」 的無限可能。所以當想家的眼淚乾了,跳脫自己「想要」成為什麼的思考,換成「想做」什麼吧。
看完了機上所有電影也飛越了太平洋後,第一次用學生簽證通過了海關的你一轉眼就已經揹著琴站在行李轉盤前。然後從那一刻開始,你就將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而我說的「各式各樣」絕對超出你的想像。在台灣長大的我們很幸運,在相對下很單純的社會裡受到了很好的保護。美國多元化的大熔爐裡住著比台灣多十三倍的人,文化驚艷和衝擊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無論你在哪一間音樂院或大學音樂系裡你的同學、好朋友、樂團搭擋、老師、指揮、室友等等,即使同是台灣人,都會和你擁有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和背景。你也一定會遇上從沒想過的惡劣之人,從動作緩慢態度漠然的銀行行員、地鐵裡隨口大罵的醉漢、惡性競爭的同學和種族歧視的陌生人等等。要記得先深呼吸,然後入境隨俗學學不溫不熱的「美式好意」,不需要覺得委屈或是抱怨這跟你想像的不一樣。能和他們相識、相處、相愛、甚至交惡,你都會成為心胸堅強且寬廣的人、真正擁有世界觀的人。
等時差調好、生活也漸漸上軌道後,不免俗的總有那麼一個人會問你國外的月亮有沒有比較圓,而你已經知道答案是沒有 ; 但是到了那個時候,你也已經知道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句話不只是句名言。你身邊會有人能輕易演奏出你所做不到的、有人已經錄了專輯、有人贏了許多國際大賽、有人每年都受邀參加國際音樂節、有人精通六種語言、有人正攻讀雙學位、有人家財萬貫、有人有全額獎學金、有人美若天仙、有人人脈深遠、有教授的辦公室裡擺了好幾座葛來美獎 … 你會遇到太多人讓你感到渺小,尤其當與你同年的他們擁有比天高的天分和成就時。你會默默的為那些仍在班門弄斧的人感到害羞,但也會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能力 ; 更何況同時在台灣,很多人正說著「出國學音樂花那麼多錢回來薪水也一樣」、「為什麼要讀博士?工作機會還不是一樣少」這些話。無論是否寫實,無論你是否有些灰心,我還是希望你記得,學識和人生經驗雖然慢熟,卻是沈穩的。
像拾花人般,有人看到一朵離家很近的花便停下腳步,即使還有力氣和精神往前走,卻不願穿過前方看似沒有盡頭的森林,但是有些人還是昂首走進了森林。他們很久很久都沒有回來,停下的人想反正那頭肯定沒有花他們才不回來。又過了好一段時間,有一個人回來了,他帶了一株綠苗。留下的人笑著說,你的花連開花都不會,原來森林那頭也就這樣而已,但是旅人也笑著說,這雖然不是花卻是加州紅木的苗呢。
在哪學習沒有好壞的差別,只有適不適合還有可能性夠不夠大的差別。所以不要目的性太強的去看待自己出國這件事情而急著想要趕快證明自己所花的時間和金錢有所值,因為累積在你腦海裡那些新的學識、新的異國回憶、耳裡迴響的新音樂和你手上的新技巧,早已是無形且無價的證明。
開學過了好一段時間後,你也已經會老練的搶琴房,但是如果你在琴房裡卻一直在意門外過往的同學,一下煩惱著要練上多久他們才會覺得你很厲害,一下煩惱沒能靜下心練琴的自己進這個琴房到底要做什麼時 … 就像出國一樣,別忘記再多的糾結和計劃後,你唯一需要的就只是「做自己」。你是為了自己出國的,不是為了爸爸媽媽親戚老師或朋友們,也不只為了一時的夢想,而是為了自己。在美國的你不是ㄧ定要成為看起來每天都過的很開心的留學生或是台灣之光,就像拉琴彈琴不是為了要成為馬友友或朗朗一樣。
這世界已經有許多大師了,所以無論觀眾們是從哪裡來到你的台前,更想認識的其實是你和你的音樂。不要緊張,抵達美國後你的生活不會奇蹟似的變成一部好萊屋電影或一季美劇,但是你只要牢記期待出國這份單純的熱情,並負起努力學習的責任,就能擁有比電影電視劇更好的、與眾不同的、只屬於你的精彩美國生活。